外泌體的六種提取方法對比及優(yōu)缺點介紹
外泌體(Exosome)是一種存在于細胞外的多囊泡體,通過細胞內吞泡膜向內凹陷形成,其大小均一,直徑為40-100 nm,密度為1.10-1.18 g/mL。
外泌體可由間充質干細胞、淋巴細胞和**細胞等多種類型細胞主動分泌釋放。外泌體內主要含有核酸、蛋白質和脂質等,可作為疾病診斷標記物、調控靶細胞功能、參與細胞生物學活動等。
例如:含有miR-140-5p的滑膜間充質干細胞來源外泌體(SMSC-Exo)可影響軟骨組織再生;骨髓間充質干細胞來源外泌體攜帶的miR-196a可調節(jié)成骨細胞分化促進大鼠顱骨缺損的骨再生。
外泌體的提取方法
間充質干細胞來源的外泌體應用到各個領域中,大量實驗也圍繞它而展開。其中分離**的外泌體成為研究的關鍵步驟。
目前外泌體的分離方法也各式各樣。每一種方法都優(yōu)勢與局限性:我們對市面上常見的幾種方法做了對比:
紅細胞外泌體裝載化療**阿霉素(Doxorubicin,Dox)
**細胞分泌的包裹仿生多孔硅納米顆粒的外泌體( E-PSiNPs )
**細胞-外泌體-仿生多孔硅納米顆粒(PSiNPs)(DOX@E-PSiNPs)
溫馨提示:西安pg電子官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所有產品僅用于科,不能用于人體。